卓伯棠——“我的学生每年读60本书”
记者:刘龙圳
如果你是一个香港电影迷,你应该知道卓伯棠。作为跟徐克、许鞍华、谭家明同时代的电影导演,卓伯棠曾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执导过《国际刑警》《霓虹姐妹花》系列,以及影片《宾妹》《煲车》等。
3月24日,首任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总监、教授卓伯棠做客重庆新闻学院,在图北楼7206为重庆新闻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有关电影与学习的讲座。
新闻的“逃兵”,香港新浪潮电影研究的先驱
讲座伊始,卓教授讲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,他本科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,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(制作)硕士学位、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电影哲学博士学位。知道听讲座的同学有一部分是新闻专业的,卓教授感慨地说道,“我曾经也是学新闻的,不过却从来没有做过新闻,可以说是新闻的‘逃兵’,我从大一上期就知道我自己不喜欢新闻。”
毕业后,卓教授被分配到了香港广播电视公司(简称“无线电视台”),开始做跟电影电视有关的工作。卓教授说,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,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。在那个时期,香港电影每年有300部的产量,可以说,香港电影风靡了全世界的华人圈。卓教授紧接着说,“中国人喜欢看香港电影是因为从里面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想象”。在那个时期,很多在外国的华人地位比较受歧视,在国外很难找到一种归属感,可香港电影可以。
岁月已逝,一个时代落幕了。谈到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,卓教授十分感慨。“香港电影由黄金时代每年300余部的产量滑落到现在的每年30部左右”,谈及到香港电影的衰落,卓教授坦言,这是市场的原因也是香港政府的原因。“香港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投入太少了”,在担任香港电影发展基金会会员的时候,卓教授曾经质问香港政府,后来香港政府逐渐感到压力才增加了对电影产业的投入。
“我的学生每年读60本书”
在谈到自己的教育办学经历时,卓教授表示自己曾经走访过美国几所名校学习经验,回来开办了MFA,开始为香港电影的崛起培养人才。不过,卓教授却说,他们只做到了20%。电影需要导演、编剧、演员,更需要宣发、制作人等一大批人才,那是80%,有更多的机会。
卓教授紧接着问了在座同学一个问题,“北京现在有多少个电影公司”。有同学说100,还有同学说500。最后,卓教授说,6000个。“这意味着就业机会,我调整了我们的办学方向,开始招收电影制作硕士,我亲自招收学生,招研究生,不能跟我用英语交流的我不要。”
“我的学生毕业了基本上都能从事跟电影有关的工作,很优秀”,谈及原因,卓教授骄傲的表示,“因为我给我的学生布置了一个没有学分的任务:读书。我亲自监督,每年他们至少要读60本书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心理学等多个门类。”除此之外,卓教授还要求他的学生读了书要用PPT做报告跟大家分享。
卓教授的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,他坚持站着跟同学们做分享,轻松地讲述、幽默的语言,让同学们产生了共鸣,教室里不时爆发出笑声与掌声。